营业时间:北京时间周一至周六: 9:00 am – 5:00 pm

logo

仁心中医馆 客服
仁心中医馆 客服

扫一扫, 加微信

仁心中医馆 客服

您好,有任何问题请随时给我留言,我将在工作时间尽快回复。

仁心中医馆 客服

您好,有任何问题请随时给我留言,我将在工作时间尽快回复。

仁心中医馆 客服

您好,有任何问题请随时给我留言,我将在工作时间尽快回复。

支气管哮喘

简介 病因 症状 成功案例 危害 预防

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(如嗜酸性粒细胞、肥大细胞、T淋巴细胞、中性粒细胞、气道上皮细胞等)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。中医学中,支气管哮喘属中医“哮病”范畴,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。发时喉中有哮鸣声,呼吸气促困难,甚则喘息不能平卧。部分青少年患者,随着年龄的增长,正气渐充,肾气日盛,再辅以药物治疗,可以终止发作,而中老年及体弱患者,肾气渐衰,发作频繁,则不易根除。或在平时亦有轻度哮鸣气喘,若大发作时持续不已,可出现喘急鼻煽,胸高气促,张口抬肩,汗出肢冷,面色青紫,肢体水肿,烦躁昏昧等喘脱危候。如长期不愈,反复发作,病由肺脏影响及脾、肾、心,可导致肺气胀满,不能敛降之肺胀重证。

中医学认为哮病的发生,为宿痰内伏于肺,每因外感、饮食、情志、劳倦等诱因而引触,以致痰阻气道,肺失肃降,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、气喘。
1.素禀异质
先天不足、素禀异质,易感外邪,肺失布津,伏痰内留,每遇新感而引动伏邪,发为哮喘。
2.外邪侵袭
外感风寒或风热诸邪,从口鼻皮毛而人,失于宣散,内舍于肺,雍塞气道,肺失宣降而致哮鸣气急。夏秋季以风热或燥热之邪为多见,冬春季则以风寒为多见。或吸人花粉、烟尘、异味气体等,影响肺气宣发.以致津液凝聚,痰浊内蕴。
3.饮食不当
贪食生冷,寒饮内停,或嗜食海鲜发物,腌、熏、烤制品,以及辛辣、过咸、过甜等刺激性食物,或是某些药物导致伤脾呛肺.痰浊内生,上壅于肺,阻塞气道,痰气相搏而发生哮鸣喘促,故历代中医又有“食哮”“鱼腥哮”“卤哮”“糖哮”“醋哮”“酒哮”等称谓。
4.情志失调
素有伏痰,遇情志刺激,或悲、或喜、或怒、或思索过度,脏腑气血功能受损,肝气冲逆犯肺,痰气交阻于肺而引发喘鸣。
5.冲任失调
妇人行经前后,冲任失调,血虚气逆,肺失濡养;或是妊娠之后气机壅塞,升降失常,胎气上逆,均可导致肺气失利。
6.劳倦过度
身体的过度疲劳或运动过度,可不同程度地影响脏腑的功能,损伤肺气,肺失宣降,气逆上冲,引动伏痰搏击气道。
7.体虚病后
体质素弱,或病后体虚,致使肺气亏虚,阳虚阴盛,气不化津,痰饮内生;或阴虚火旺,炼液为痰,痰热交阻,肺失宣降。

中医对哮喘的临床症状分发作期和缓解期,可分为以下几类:

1.发作期
(1)寒哮:素体寒痰伏肺或病久损伤阳气,感受寒邪,引动伏痰,痰升气阻,肺失宣降所致。可分为以下两型。
①风寒犯肺:症见恶寒无汗,头痛鼻塞,多喷嚏,咽痒咳嗽,气促哮鸣,痰白稀量多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②寒痰阻肺:症见呼吸急促,咳嗽痰鸣,胸闷如塞,痰多清稀,咳吐不爽,面色晦滞,形寒怕冷,天冷受寒则易发,舌淡,苔白腻或白滑,脉弦紧。
(2)热哮:外感风热之邪;或素体阳盛,痰从热化;或久病阴虚阳亢者,发病多出现热哮之证。可分为以下三型。
①风热犯肺:症见发热微恶风,汗出不畅,头痛鼻塞,咽喉红痛,流涕稠浊,咳嗽气急,哮鸣息粗,痰少勃稠,舌尖红,苔薄黄,脉浮数。
②痰热奎肺:症见气粗息涌,喉中痰鸣如吼,胸闷胁胀,痰私色黄,咳吐不爽,伴发热、口苦,汗出,口渴喜饮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③郁火犯肺:症见呛咳阵作,干哮少痰,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,每遇情志不畅或女子经前哮喘发作,痰勃难咯,口苦咽干,胸胁胀痛,面赤心烦,月经不畅,舌红,苔少或薄黄,脉弦或弦数。
(3)寒热夹杂:见于寒邪束表,肺有郁热,或表寒未解.内已化热,或哮喘日久,复感风热之邪。
①表寒里热:症见喘鸣气急,息粗痰稠,形寒身热,烦闷身痛,舌红苔薄白,脉浮数或滑。
②表热里饮:症见发热畏风,头痛口渴,咽干汗出,苔薄白,脉浮或细数。

2.缓解期
(1)肺虚型:症见气短声低,喉中常有轻度哮鸣,咯痰清稀色白,面色晄白,自汗,怕风,易于感冒。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,发前打喷嚏,鼻塞流清涕,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(2)脾虚型:症见咳嗽痰多,面黄少华,倦怠乏力,食少纳呆,腹胀便塘,多食油腻则易腹泻,舌体胖大边有齿痕,苔白腻,脉细缓。
(3)肾虚型:
①肾阳不足:症见气短息促,呼多吸少,动则尤甚,畏寒肢冷,腰酸耳鸣,自汗,面色皖白,小便清长,舌淡嫩苔白润,脉沉细无力。
②肾阴亏损:症见气短息促,头晕耳鸣,五心烦热,痰少薪稠,口干咽燥,尿黄大便干,消瘦,盗汗,舌质红,脉细数。

患者:男,15岁,经常出现咳嗽、咳痰症状,半夜症状加重,严重时伴有喘憋、呼吸胸闷等症状,去医院诊断为哮喘。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,症状时常发作,家长很担心孩子的身体情况,决定尝试中医治疗。
患者求诊问题:支气管哮喘。
查体:双肺哮鸣音、呼吸时间延长。
肺功能:通气功能下降、FEVI下降,发作时明显,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。
中医辩证:支气管哮喘。
处方:柴胡后补汤加味,分早中晚睡前4次服用。
二诊:上方服用14剂,患者家属诉说孩子症状有所好转,继续用药治疗。
经过一个月的中药治疗随访,孩子不适症状基本消失。
半年以后的随访,孩子哮喘症状未复发。

1、心理影响:哮喘长时间的反复发作就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精神障碍,比如自卑、抑郁、自闭等倾向,甚至可能引起自虐、自杀等。
2、经济影响:长期的患病就会对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,但是经过我院“外埋内疏”治疗后,很多患者在几年甚至是几十年间都没有发作过,极大减轻了家庭的负担。
3、并发症:由于哮喘常年发作,这样就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出现,如呼吸骤停和呼吸衰竭、心律紊乱和休克等,此外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精神障碍、引发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。一定要积极控制并发症。
4、体形影响:对于患者自身来说,有可能会使面部变形,身体浮肿,尤其是长期接受哮喘西荮治疗的女性患者,身体的变化就会更加的明显。

1、戒烟限酒:香烟中的化学品及烟雾会刺激呼吸道,所以患者应戒烟。另外,要尽量避免被动吸烟,少喝酒。
2、避免接触致敏原:吸入烟、尘和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,可刺激支气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,反射性地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和咳嗽,因此患者要远离这些过敏原。
3、预防呼吸道感染:天气较冷时,吸入寒冷和干燥的空气会诱发哮喘发作,所以在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避免外出。要多喝温水,做好保暖,外出时可戴围巾或口罩护住嘴和鼻子,避免使呼吸道直接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,尽量使吸入温暖的空气。
4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清洁:空气中的尘螨和细菌是引致哮喘病发的主要致敏原,所以应该勤打扫,减少空气中的尘埃,注意室内的清洁和空气流通,
5、适量的运动:适当的运动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,对控制病情大有帮助。
6、呼吸操锻炼:可以采取缩唇呼吸、腹式呼吸的锻炼方法,改善支气管的供血,改善气道的舒张能力。每日两次,每次15分钟。
7、冬病夏治(三伏贴)和三九贴: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,是中医学“天人合一”的整体观和“未病先防”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。常用穴位贴敷外治法,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疗法,益气温阳、散寒通络,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,并在冬季继续穴位贴敷治疗,起到巩固疗效作用。

推荐医生

更多 >

中医呼吸科 孔伟

专业擅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节、肺纤维化、急慢性支气管炎、肺炎、哮喘、肺气肿、肺心病等内科疾病 个人简介 孔伟,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,三级教授,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,拥有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。 现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,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,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委员。 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专家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特聘专家,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传承计划导师,北京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,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北京执行主考官。 踏踏实实在临床一线工作30多年,主要从事呼吸内科的临床、科研、教学工作。在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;主持、参与完成科研课题9项,其中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,分别任第二、第三负责人;国家“十一五”重大科技专项1项,任西苑医院分中心第一负责人。完成《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中西医治疗》、《名老中医用药心得》、《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医治疗方法》等9部学术著作的撰写,分别担任主编、副主编。

呼吸科 贾桂琴

贾桂琴,女,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,呼吸科,副主任医师。 擅长治疗慢阻肺、咽炎、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结节、肺大泡、肺纤维化、支气管扩张等肺部呼吸问题。 从事中医临床四十年,师承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巫君玉教授,以老师的主张,师古而不泥古,兼取各流派之长,整体观念、辨证施治为主要治疗原则,重视诊断强调四诊详尽。

中医呼吸科 孟永利

专业擅长 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支气管扩张,肺心病等 个人简介 孟永利,男,副主任医师。1976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,同年分配西苑医院从事呼吸临床专业30余年。 特长为呼吸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,如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支气管扩张,肺心病等。以中医的经典为指导,兼取众长,理论联系实际,辨证论治为纲的中医治疗,对危机病人则采取使用中西医结合法救治病患,救病患于全力。热心于中医的研究和发展及教育等工作,力求能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。 论文有《咳喘简述》、《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观察61例》、《祛瘀化痰丸在肺心病发作期应用观察32例》、《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重症喘证三例》、《经方合用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5例》等论文30余篇。参加《新编临床手册》,《咳嗽》,《当代名医诊治秘验》等著述10余部,主编《伤寒论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》,《肺心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》,《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》等3部。参加过“固本咳喘片”,“清肺咳喘丸”,“祛瘀化痰丸”等科研项目工作。

相关文章

更多 >

其他疾病